要孩子自動自覺地完成某些活動或工作時,我們必須明白自動自覺的基礎。自動自覺在心理學上稱為動機(motivation)--引起個人進行及維持該項活動,並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。引發動機主要包括兩方面:孩子對活動的興趣程度及活動所帶來的成功感。
激發孩子自動自覺能力
給予機會:家長應注意讓孩子做能做的事,不要抺殺他們學習替自己負責的機會。過份的照顧只會令孩子養成依賴的性格。當他們有機會嘗試到自己能完成某些工作時,成就感亦會提昇,令他們更有動力再做。
合適挑戰程度:家長可因應孩子的能力與性格,調較活動的困難程度,讓孩子參與。孩子通常會對於稍有難度的活動感興趣,因他們認為自己是有能力做到的。當他們有這個想法時,便會主動完成。
獎勵由外到內:相信家長都知道獎勵能強化孩子的好行為,但經常透過物質來獎勵孩子,會令他們認為做功課、做家務、合作等行為只是用來換取一些物質。當家長不再給他們物質獎勵時,便很難令他們做適當的行為。所以我們應慢慢把獎勵由外(物質)轉化到內(成功感、滿足)。
1. 口頭及社交讚賞
家長可以嘗試多用口頭讚賞的方式來稱讚孩子。另外,家長亦可以用活動,如陪伴孩子到公園玩、講故事等等去鼓勵孩子繼續表現適當的行為。
2. 多讚賞努力
另外,除了稱讚結果外,我們可嘗試稱讚孩子的努力,如:“我見到你很有心機做功課喎!”“我見到你不懂砌這個模型時仍努力嘗試。”“我欣賞你很專注地做家課。”每個孩子都喜歡見到自己有進步,當努力得到認同時,他們便會繼續努力自動自覺去做。
3. 由“你”開始
家長可把努力的成果歸於孩子身上,令孩子覺得自己是可以表現適當的行為並為此而感到高興。這些內在的動機能引發孩子自動自覺地去做。例如:“你自己很有心機做功課,所以你感到很滿意。”“是你叫自己起床洗面刷牙,你是做得到的。”